2022-07-29 15:04 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新聞網(wǎng) 作者: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 點擊:

(供稿 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近日,我校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和交叉科學研究院劉紅榮、程凌鵬團隊與中科院微生物所黃力團隊在古菌病毒結構研究領域取得重要突破,研究論文“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a spindle-shaped archaeal virus with a seven-fold symmetrical tail”發(fā)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簡稱PNAS)。
SSV19由2000余個主衣殼蛋白VP1分子鏈接成7條左手螺旋的帶狀結構盤旋成紡錘形衣殼結構,其尾部由7次對稱的噴嘴蛋白C131、連接蛋白B210及尾刺蛋白VP4組成。這也是病毒結構研究領域首次發(fā)現(xiàn)7次旋轉對稱的病毒衣殼結構。SSV19尾部蛋白的高度糖基化、尾部和衣殼之間的脂質分子及其噴嘴蛋白與噬菌體門戶蛋白結構的相似性為理解紡錘形病毒的組裝、基因組的包裝、宿主識別及基因組的釋放等機制提供了重要依據(jù)。
古菌病毒因結構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其結構解析工作被認為是最難的病毒結構研究課題之一。在團隊這項研究發(fā)表之前,國際上利用冷凍電鏡技術得到紡錘形病毒結構的分辨率普遍都很低。團隊自主研發(fā)的基于局部重構的高精度算法與大規(guī)模高效計算軟件為古菌紡錘形病毒近原子分辨率結構解析問題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我校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2018級碩士研究生韓陣、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袁琬娟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我校程凌鵬、劉紅榮、中科院微生物所的黃力三人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論文鏈接: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119439119
編輯:馮振輝
責編:馬鐵泉
審核:陳麗榮
上一條:楊震、謝資清帶隊訪企拓崗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