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9 10:10 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新聞網 作者:人事處 點擊:

唐東升,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德國洪堡學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湖南省普通高校學科帶頭人,現為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院長。26年堅守在教學科研第一線,切實推進三全育人,以實際行動詮釋著新時代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初心。
領航:立志做教書育人的大先生
唐東升主講熱力學與統計物理、物理學史等專業課程,將“立德樹人”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以生為本,注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他注重構建“大思政”格局,推進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創新提出“123”思政育人模式,主講的物理學史入選學校“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為突破地方高校物理學科發展及學生培養瓶頸,他積極探索并籌建“量子效應及其應用”湖南省高校“2011協同創新中心”、彭桓武科教合作中心等“科教融合,協同育人”平臺,打造湖南省高等教育發展的先行區、改革的試驗田、創新的實驗室。
他積極探索拔尖人才培養的師大方案,構建“拔尖創新人才+卓越師范生融合”培養課程體系。組織設立的“周光召物理學拔尖學生實驗班”,入選中國科學院大學“科教結合協同育人行動計劃”聯合培養本科生項目、“湖南省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連年組織承辦光召論壇,加強對學生的精神感召和學術引領。他還利用個人資源,籌集“光召創新獎學金”100萬元。
強基:打造人才薈萃大家庭
在長期的人才培養和教育管理實踐中,唐東升形成了特色鮮明的人才觀。他引培并舉,扎實培育了包括國家級人才計劃入選者9人,省部級人才計劃入選者近30人在內的高水平人才隊伍,共同譜寫學校高質量內涵式發展新篇章。他知人善任,甘當人梯,不遺余力地扶掖中青年學者成長。為提高教師申報基金的成功率,他主導團隊負責制,2017、2021年學院獲批國家自科基金數分別為21項、19項,超學校總獲得數的四分之一。
他致力于搭建寬松自主的學習空間,改善學院辦公、辦學條件,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樹立先進教師典型,為教師爭取權益,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形成了“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當其時”的學科生態。
賦能:推動學科建設產出大成果
唐東升堅持站前沿、提學養,以扎實的學識支撐教學和科研。他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 項,先后獲第五屆“湖南青年科技創新杰出獎”、校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
他全力投身一流學科建設,倡導廣泛的學術交流合作。學院與境內外15個國家和地區的知名大學、機構建立穩定合作關系,成功加入Belle國際合作組,主持國家留學基金委“量子科學創新型人才”等國際合作培養項目,派出青年師生赴休斯頓大學物理系和德州超導中心等單位學習或聯合培養。他深入推進專業建設和學科建設。作為專業負責人,他指導物理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入選“雙萬計劃”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作為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他帶領“低維量子結構與調控”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通過驗收并取得優秀等級;作為院長,在他的關懷和幫助下,近5年學院教師新增國家基金 90 余項,在Science、Nature等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 600 余篇。
鑄魂:在服務社會中彰顯大情懷
唐東升在提高全民科學素養上傾注大量心血。在他的努力下,我校天文館得以重建并于2022年獲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年均接待量 8000 人次;“物理演示與探索實驗室”在2020年成為湖南省科普教育基地;“趣味物理體驗”視頻課程獲評國家精品視頻課程……他鼓勵老師、學生通過科技興趣小組、科普活動周等方式向民眾普及科學知識,把科技成果應用到服務社會中。
他注重弘揚學校師范特色,服務中學物理教育。他依托學院人才、平臺優勢,加強湖南省中學生物理奧林匹克競賽培訓基地建設,為北大、清華等名校輸送了大批優質生源,為中學培養了大批優秀的物理名師和物理競賽教練。他組織學院知名教授深入中學課堂,引領學生尋找熱愛物理的種子、激發學生的民族責任感和社會奉獻意識。
編輯:杜于藍
責編:馬鐵泉
審核:陳麗榮
上一條:【慶祝教師節】第八屆十佳師德標兵簡介(按姓氏音序排列)
下一條:【慶祝教師節】深耕基礎教育 辦中國一流名校 ——記第九屆“湖南省徐特立教育獎”獲得者謝永紅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