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2 16:36 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新聞網 作者:張文靜 點擊:



(記者 張文靜)“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是援藏志愿服務隊的宗旨,在援藏半年多的時間里,隊員們時刻牢記宗旨以及校黨委副書記周俊武“健康第一、紀律第一、形象第一、安全第一”的要求和囑托,不畏艱苦,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用青春之光照亮了雪域高原。
2021年7月,湖南省援藏隊向學校發函,意在招募兩名援藏實習生。得知此消息后,左佳紅和楊大學第一時間向學院提交了申請。“報名不是一時沖動,我們那會兒都知道去西藏所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可是作為青年大學生,理應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去雪域高原支援發展,燃燒青春。”左佳紅如是說。
經過組織部層層選拔,在羅文斌老師的指導下,我校援藏志愿服務隊成立,并積極與湖南省援藏隊對接。7月21日左佳紅、楊大學最終踏上了前往山南的列車,開啟了援藏之旅。
缺氧不缺精神
山南平均海拔3700米,空氣含氧量不足內地的50%,紫外線強度卻是內地的40倍,在高原開展工作比想象中的更艱難。因是第一次進藏,團隊成員在低壓、高寒、缺氧的環境中,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高反,而左佳紅反應尤為嚴重。“剛到援藏家園,佳紅學姐一臉蒼白、頭疼欲裂、渾身乏力,援藏隊領導趕緊喊來醫生進行了輸氧治療才慢慢好轉。”楊大學回憶當時的情況,仍心有余悸。
嚴重的高反沒有阻止左佳紅投入援藏工作中,她很快就克服困難、強忍著身體的不適,為援藏隊的大小事務忙碌起來。援藏隊的領導和羅文斌老師見她高反嚴重,叮囑她以身體為重,不可過于勞累,可她總是說“我當過兵,身體素質好”,仍盡職盡責地做好各項工作。“我作為一個男生都覺得條件十分艱苦,而左學姐卻默默咬牙堅持了下來,連休息日還看到她在 辦公室插著氧氣管工作。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著實令人佩服。”楊大學不禁感慨道。
援藏隊安排左佳紅協助負責隊里的財務管理、后勤保障等工作。這些工作十分瑣碎,可不管是后勤接待、公寓維修、氧氣供給、食堂協調、水電寬帶等諸多事務,左佳紅都安排、管理得井井有條,得到了援藏隊員的交口稱贊。尤其在數十次省部級領導進藏考察等重要接待活動中,她都出色完成了工作任務,做到了零失誤零事故。“只有做好了后勤保障,讓援藏干部們沒有后顧之憂,才能更好地為西藏的建設發展添磚加瓦。”
艱苦不怕吃苦
援藏隊安排楊大學挑起宣傳工作的大梁,不僅需要撰寫新聞稿件、制作宣傳片,還要協助援藏隊委運營微信公眾號“湘遇山南”。“到山南后,我對西藏的發展以及援藏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我希望用自己的努力,把所看到聽到的一切完美地呈現出來,不負援藏的使命。”
初到山南時,為了展示西藏風采和援藏成績,工作隊交給他一個任務——制作專題片“高原盛開芙蓉花”,并在陳列室展出。為了達到最佳的呈現效果,他經常熬夜至凌晨,圖片一幀一幀修改,解說詞一句一句完善,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在他精益求精的努力下,專題片主題鮮明、內容充實、制作精良,得到了隊里的高度評價。
在山南的半年時間里,楊大學幾乎每天電腦、相機不離身,為的是記錄下每個珍貴的鏡頭,把感動人心的畫面展現在公眾的面前。一次活動中,為了展現守邊將士的風采,楊大學坐了八九個小時的車來到了邊境,用相機記錄下了守邊戰士的真實面貌與生活。對于長途跋涉、高原反應帶來的身體不適,楊大學沒有絲毫怨言,反倒很慶幸自己能有機會真切地與守邊戰士接觸,這一次旅程讓他對責任和使命有了全新的認識,也讓他更加堅定了腳下的路。
除了環境的艱苦、工作的辛苦之外,遠離家人、朋友而生的思念之情也常常縈繞在團隊成員的心頭,“看著班級群里大家分享生活中的趣事,自己卻遠在千里,心里還是有些失落的。”
即使偶爾失意、迷惘,但他們始終保持著積極樂觀、團結向上的精神,竭盡全力做好各項工作。氧氣含量低就少跑動,動作放緩一點,工作強度大那就學會“苦中作樂”。楊大學回憶道:“援藏隊的領導很和善,對我們關懷備至,尤其是羅文斌老師,在休息日會帶我們去品嘗西藏的特色美食;在工作壓力大的時候會囑咐我們注意休息;在我們失落時,鼓勵我們,給我們勇氣和信心。”
海拔高境界更高
“很遺憾沒有被選拔進藏,但我們希望支援西藏人民的心是相同的。雖然身在湖南,我們依然可以利用所學,為西藏的建設發展貢獻力量。”團隊成員丁德孝、楚雪蓮作為旅游學院的學生,雖然沒能赴山南,但在導師羅文斌的帶領下,參與了與西藏旅游相關的課題研究,為山南市旅游發展工作建言獻策。他們參與撰寫了《2021年山南市旅游景區(點)導游講解員(寺廟解說員)培訓材料》《關于山南旅游客源市場調查工作實施方案(建議稿)》《關于山南旅游客源市場調查問卷(建議稿)》《關于“搶抓‘十四五’機遇,大力推進山南市‘大旅游’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山南市旅游高質量發展建議”》等一系列文字材料,這些材料都得到了當地政府的高度評價。
如今,援藏志愿者團隊還在等待著西藏人民的再次召喚。“在山南市的半年時間里,我們雖然經歷了各種考驗和磨難,但我們無怨無悔。這是時代賦予我們青年的使命與擔當!”當問及如果再有一次機會是否仍然愿意奔赴祖國的最西邊,他們堅定地回答:“當然愿意!”
編輯:劉茵 馮振輝
責編:馬鐵泉
審核:陳麗榮
上一條:教育部教材局向我校致感謝信
下一條:【喜慶二十大】“光輝的歷程——在近代文獻中探尋黨代會歷史”展覽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