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雷鋒】三聚焦三融合 打造高校文旅服務新高地
——記湖南省“最佳志愿服務組織”旅游學院文旅志愿服務隊
2023-03-01 15:59 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新聞網 作者:朱大雙 龔曦 潘忠菲 點擊:
(通訊員 朱大雙 龔曦 潘忠菲)我校旅游學院文旅志愿服務隊(以下簡稱服務隊)在湖南省2022年學雷鋒志愿服務“五個一批”先進典型評選活動中被評為湖南省“最佳志愿服務組織”,入選國家文旅部、中央文明辦2022年全國文旅志愿服務典型案例。
服務隊成立于2010年,在過去2年間共開展服務150次,參與志愿者共840人次,服務對象3000余人,服務總時長10000小時。服務隊圍繞“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為主題,聚焦文化傳播、鄉村兒童數字教育、校地合作平臺搭建,融合多種形式、多方資源推進文旅服務,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實現了學科專業、校企資源的有機聯動,在志愿服務實踐中打造出了一支勇擔當、肯作為、能力強的優秀志愿服務隊伍,打造了高校文旅服務的新高地。
聚焦文化傳播的使命擔當,融合多種形式推進文旅服務
目前,服務隊的服務范圍以長沙為主,輻射省內紅色景區和革命遺址。服務隊深入基層,開展理論政策講解、展覽展示等公益性文化服務活動,組織群眾文化活動、文化遺產保護等志愿服務工作,促進了湖湘文化的傳播。
近年來,服務隊開展了多項志愿服務活動,包括“湖湘文化 倡導文明新風” “一米陽光點亮希望”等項目。服務隊還前往湖南省汨羅市、通道縣、汝城沙洲村等紅色景區了解湖湘非遺、紅色文化,并運用融媒體創作了系列紅色作品,包括《汨羅龍舟》《紅色沙洲》《走近侗錦觸摸非遺》等宣傳片,《蘿卜眼里長銅錢》《巾幗英雄建黨精神》等多幅手繪紅色漫畫,得到人民日報、學習強國、湖南日報等主流媒體關注報道。這些作品讓紅色故事“飛”入尋常百姓家,讓非遺文化舊貌換新顏,以更加新潮的形式展現出來,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近非遺、愛上非遺。部分同學還以手繪漫畫、用家鄉話唱RAP推薦家鄉等形式參與“最美家鄉推薦官”活動,作品累計閱讀量高達200萬+,有力促進了湖湘文化的傳播推廣。此外,服務隊還參與組織、策劃了中國國際食品餐飲博覽會、草莓音樂節,接待國外學生訪問團等大型活動;參與了第一屆、第二屆中非經貿博覽會、合作論壇志愿服務、518博物館日志愿服務等多項中外文化交流活動,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同時也提升了志愿服務水準,推動志愿服務活動朝著國際化方向前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志愿服務活動增強了志愿者們的使命意識,推動著青年志愿者們成長為勇擔當、肯作為的時代青年。志愿服務隊兩名成員在校期間創辦了研學旅行公司、會展傳媒服務公司等,為湖湘文旅事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志愿服務是付出,更是收獲。作為一名高校文旅志愿者,在參與服務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增長專業技能,提升社會經驗。在前往紅色景區開展志愿活動時,我深深感受到了新時代年輕人的使命擔當。作為大學生,我們應當肩負起文化復興的大任,努力講好紅色故事,探索紅色文化傳播新途徑。”服務隊志愿者潘忠菲感慨地說。
聚焦鄉村兒童與數字教育,融合交叉專業助力鄉村振興
為改善農村學校小學生學習生活條件,服務隊組織了“善行100”項目活動,給數萬名西部地區、偏遠貧困地區兒童精心配備學習和生活用品,榮獲了中國扶貧基金會“善行100十周年杰出貢獻高校團隊”等榮譽。
同時,為改善農村地區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社會現實,給留守兒童帶去更多的關愛和科學的引導,服務隊聚焦鄉村兒童與數字教育,依托學校學科優勢,不斷吸納教育學、心理學、傳播學、人工智能等專業背景學生,發揮不同志愿者學科特長,創設了“益智”數字教育筑夢計劃,搭建“湘村”數字教育平臺,助力鄉村教育事業振興。
教育筑夢計劃與“湘村”數字教育平臺主要針對6-12歲鄉村留守兒童,圍繞“云筑夢、啟童心、研鄉行”三大方面開展活動,打造以“生涯啟蒙”為主,以“課程延伸、素養提升、熱點特輯”為輔的鄉村本土化數字化課程體系,著力破解鄉村教育面臨的教育資源困境、職業認知困境和留守兒童心理困境,改善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環境,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短板。
目前,團隊已打造120余節具備本土文化和課本知識的高質量微課程,開展80余次線下互動交流活動,課程內容豐富,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也得到了學校領導和老師們的一致好評。服務范圍已覆蓋湖南邵陽、郴州等地15所鄉村學校,服務隊獲得團中央志愿服務示范團隊稱號,相關事跡得到了人民日報、湖南日報、湖南省鄉村振興局等媒體、機構報道。
聚焦校地合作與平臺搭建,融合多方資源推進人才培養
“志愿服務是培養青年一代的重要載體。在12年的文旅志愿服務中,我們一直思考著服務隊的聚焦方向、服務特長,聚焦校地合作與平臺搭建,聯動校企資源,不斷創新文旅志愿服務形式,融合多方資源,推進人才培養。”志愿服務團隊指導教師、旅游學院團委書記龔曦說道。
在學校學院的鼎力支持下,服務隊積極聯動校企資源,依托文旅部旅游產業發展與扶貧研究基地、湖南省紅色文化教育校企合作創新創業教育基地等平臺,與湖南博物院、李自健美術館、湖南省青少年圖書館等共建志愿服務基地,開展了一系列文明旅游咨詢、文旅產品設計、旅游文化調研等文旅服務,給學生志愿者們提供了更多選擇的機會和展示的平臺,充分發揮了校地合作搭建平臺的優勢,協同打造了一系列富于創新與時代特色的公益文旅服務活動。
不僅如此,服務隊還依托校地搭建的平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積極推進志愿服務與社會工作有機結合,引導大學生進社區、下基層,讓青年志愿服務成為社會治理的有益補充。畢業后選擇扎根西藏加查縣基層一線的志愿者譚思琪說道:“大學期間我加入服務隊,參與景區志愿講解,跟著團隊打造紅色漫畫,拍攝制作短視頻等。正是憑借對文旅志愿服務事業的熱愛及志愿服務時積攢的學習經驗,我懷揣理想來到西藏,投身基層,為當地的文旅行業與基層建設作貢獻。”
而今,我校旅游學院文旅志愿服務隊已被打造成一支品牌志愿服務隊,影響廣泛、持續性強、服務反饋良好,獲得了社會群體的持續關注與積極肯定。“作為雷鋒家鄉的志愿者,我們更要以愛心和責任服務社會,用真心去關愛需要幫助的人,同時展現新時代大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切實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服務隊學生負責人潘忠菲表示,這不僅是她,也是服務隊全體成員的共同心聲。
編輯:李欣茹
責編:馬鐵泉
審核:陳麗榮
下一條:贛南師范大學客人來我校考察交流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