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教壇,強國有我
——我校教師代表在第39個教師節座談會上的交流發言選摘
2023-09-08 20:08 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新聞網 作者: 點擊: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瀟湘學者”特聘教授陳眾議:
值此第39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我身為湖南師范大學教師,深感自豪而榮幸。師范源自拉丁文Norma,本意為規則、規范,并沒有普通之意。師范當然不普通。它是千千萬萬學子的出發點、起跑線,同時也可能是人類文明的底線和最后防線。成千上萬的孩子從這里出發走向四面八方,他們像今天、明天和后天的太陽,光芒四射,六轡在手,“橫渠”于胸,帶著專業和學識,更帶著文化和情懷,去照亮社會、溫暖人心、改變世道、化成天下。面對倥傯雜事和紛繁時世,大學和教師的使命如此迫切、如此重要、如此神圣。師范大學恰恰承擔著這樣的重任,教書育人,十年成才,百年成林,于國于時于世,是何等的榮光和崇高!作為湖南師范大學的一員,念茲于茲,為茲予茲。有此夢想并付諸行動、光大生命,夫復何求?

中央馬工程首席專家、道德文化研究院教授王澤應:
學校在黨委行政的領導下蓬勃發展,我們都為此感到自豪。我在師范大學學習和工作了30年,親歷了學校的變化,對其成就感到欣慰。然而,我們需要保持警醒,認識到發展的速度和壓力。我們要秉承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的精神,與湖南文化相融合,書寫湖南師范大學新的傳奇。面對不確定性,我們應勇往直前,克服挑戰,頑強斗爭,創造新局面。我們要保持“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須努力”和“會心不遠,要登絕頂莫辭勞”的精神不斷努力,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為學校的新輝煌而努力,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大中華文庫》副主編、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尹飛舟:
在今天的教師節座談會上,我深感感恩和充實。六年前,湖南師范大學的熱情邀請讓我開始了新的征程。在這段時間里,在學校領導和同事們的支持下,我在編輯出版和翻譯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編輯出版專業不斷壯大,成為國內一流學科。同時,在翻譯學領域,我積極推動國際翻譯傳播研究,編寫教材,申請重大課題,為學科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持。即將到來的項目和出版計劃讓我忙碌但充滿喜悅。在湖南師大,我體驗到了大學的人才和環境的力量。六年來,我內心充實而寧靜,這一切要感謝學校領導、同事和學生們。

著名作曲家、音樂學院院長廖勇教授:
28年前,我是湖南師大的一名學生,是學校培養了我,讓我順利的本科畢業,分配到北京工作。后來,我成為了一名職業音樂工作者;再后來,我的名字掛在了音樂學院的杰出校友墻。感謝學校對我的再次培養。湖南師大的靈活人才政策和大格局吸引了眾多北京人才。音樂學院的發展已經借助術科優勢實現“彎道超車”,現在進入了發展的第二階段,更加注重教學和科研并進,冷靜、理智、務實。感謝學生們的陪伴,教師與學生相互成就。感謝音樂學院的班子成員和全體教師的支持,你們的執行力和協作幫助我們取得一點點成績。最后,感謝學校對我的信任,這份信任讓我全力以赴。

國家級青年人才、“瀟湘學者”特聘教授周海青:
老師是我們的引路人和筑夢者。在這美好節日里,代表青年老師和瀟湘學者,向學校黨委和全體教職員工表示感謝和祝福。你們的辛勤付出讓我們受益匪淺。作為學生,特別感謝啟蒙老師唐東升教授的悉心培養,沒有您,就沒有今天的我。我也想借此機會提出建議,人才強校戰略是學校進步的重要支撐,各學科的崛起得益于領導們的重視和教師隊伍的建設。我們應繼續引進高水平青年人才,組建高水平研究團隊,以團隊協作為我校將來培育更多拔尖創新人才提供堅實的基礎。

國家級青年人才、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陶敏:
我是湖南師大的本科生,之后在魚類發育生物學研究室攻讀碩博學位,現在留校工作。20多年來,我親身見證了學校的發展,在學校黨委的帶領下,取得了卓越成就,我為成為師大的一員感到自豪和幸運。我的導師劉少軍院士教導我們堅持十年磨一劍的毅力,堅守研究方向,把特色做大。我一直以來致力于水產種業的振興,培育抗逆水產新品種,并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為我國水產種業的發展貢獻力量。感謝學校和國家重點實驗室提供的機遇和資源,讓我一直從事我熱愛的科研工作。

2022年湖南省“最美思政課教師”稱號獲得者、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邢鵬飛: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黨全國的根本政治任務,也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必然要求。這既是思政課教師的主業,也是每位教師的應盡之責。作為思政課教師如何做好教書育人工作,我們要做到三點:講清理、學出彩和結出果。近年來,我們的教學獲得了多項獎項和認可,學生的成績也得到了提升。我要感謝學校和領導的支持,以及同事們的協助,我的進步離不開大家的幫助和支持。

數學競賽主教練、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教師湯禮達:
今天站在這里與母校領導、老師們交流心得,我感到非常榮幸。祝愿所有老師節日快樂。希望母校事業蒸蒸日上!今年,附中學生在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獲得金牌,展現湖南競賽實力。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學生在高考中表現出色,各項指標均創歷史新高。數學作為基礎學科,在培養創新人才中起著關鍵作用。我們始終秉持校訓精神,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扎實推進拔尖創新人才一體化早期培養,奮力譜寫基礎教育建設新的篇章。
編輯:黃依依
責編:馬鐵泉
審核:陳麗榮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