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5 15:40 來源:湖南日報 作者:陳文雄 點擊:
陳文雄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極端重要性和現實針對性。必須深化政治認同、文化認同、情感認同和道路認同,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養和造就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深化政治認同。政治認同,集中體現為政黨認同,體現為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可、支持和擁護。百年歷程中,黨在民族工作領域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實踐探索和理論總結,黨的十九大首次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寫入黨章。在新時代背景下,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必須把握好深化政治認同這個前提基礎。高校要強化政治引領,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融入立德樹人的全過程。一方面,要強化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把黨作為維護民族團結的堅強核心和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的性質講明白講透徹。另一方面,要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教材、進校園、進課堂、進活動、進頭腦,組織大學生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引導大學生學深悟透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幫助大學生保持清醒頭腦,站穩政治立場,旗幟鮮明抵御各種極端、分裂思想的滲透。
深化文化認同。文化認同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本質意蘊,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各民族多元聚為一體,關鍵在于文化上持續不斷的兼收并蓄。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必須抓牢深化文化認同這個深層核心,在校園中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一方面,必須強化大學生民族文化領域的通識教育,推進各民族大學生的文化交流與融合,提供空間與平臺,采取大學生喜聞樂見的載體和方式,在校園內開展各民族傳統文化的宣傳與展示,幫助大學生體悟多元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正確把握中華文化和各民族文化之間“主干”和“枝葉”的關系。另一方面,必須深化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引領,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浸潤于大學校園的各個場景中,引導各民族大學生牢固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歷史觀,堅定文化自信,凝聚價值共識,增強文化自覺,深化文化認同。
深化情感認同。在心理學上,認同是一個綜合性的意識建構過程和多維度的心理狀態,而情感則是認同意識形成和鞏固的關鍵。民族情感認同,是民族成員對本民族的熱愛,對本民族利益、語言、地域、習俗等方面的親近、喜愛和維護。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必須激發情感認同這個內生動力。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活躍的情感豐富期,文化素質和知識儲備的水平較高,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的情感認同的培育有著堅實基礎。其一,要營造民族情感認同的校園生態,推進各民族大學生之間的學習討論、思想交互和美食交換,深化民族友誼,增進情感交流。其二,要厚植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注重愛國主義情懷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高度耦合性,增強各民族大學生對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強化共情效應,從而“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其三,充分挖掘中華民族重大節慶日和重要教育基地承載的民族記憶,通過開展活動和舉辦儀式,強化民族情感,把“愛我中華”的種子植根在大學生的心靈深處。
深化道路認同。道路認同是對未來發展方向的認同,是對發展路徑選擇的認同,是對民族命運抉擇的認同。中國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的關鍵路徑。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必須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認同這個長效保障。要教育引導大學生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真諦,堅信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強化大學生對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的認同,增強對中國特色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策略和成果的認知,深化對“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凝聚各民族、發展各民族、繁榮各民族”科學論斷的領會。要通過知識競賽、暑期社會實踐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引導和幫助大學生投身基礎理論問題和重大現實問題的研究,在實踐中深化道路認同。
(作者系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湖南師范大學基地特約研究員。本文系2021年湖南省統一戰線理論政策研究課題《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內涵、機理與路徑》階段性成果)
原文鏈接:http://opinion.voc.com.cn/article/202201/202201140916173468.html
上一條:【湖南日報】理論智庫|深化教育創新,促進大中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下一條:【芒果TV】湖南多所高校提前放寒假 為學生做好服務保障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