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7 10:02 來源:新湖南 作者:鄧玉嬌 曾璇 點擊:

南岳衡山半山腰,海拔600米,玄都觀便靜靜矗立于此;此地距登頂海拔1300.2米的祝融峰,還有一半路程。
玄都觀古老的磚墻和精美的壁畫展示著它的古樸和典雅。道觀山門上有一副石刻名聯: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須努力
會心不遠,要登絕頂莫辭勞
這是一副源于湖湘又超越湖湘,走向主流又引領潮流的楹聯。立秋時節,記者邀請湖南師范大學道德文化研究院原院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王澤應一同品讀這副南岳半山亭的經典楹聯。
一 有“道”有“術”,這是探索人生精神追求的指南
玄都觀位于衡山南岳鎮至祝融峰之間,正好處于登頂祝融峰的一半路程上,當地人稱其為“半山亭”,游人在此可稍作休憩。
玄都觀初建于南朝齊梁時代,光緒四年擴建為觀,是道教的香火勝地。
(位于南岳衡山半山腰的玄都觀。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健 攝)
上聯中“遵道而行”語出《禮記·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矣!這是強調要找準努力的方向,按照事物規律循序漸進。
王澤應向記者解聯,“但到半途需努力”既點明了攀登之路才過半,也體現儒家思想中“半途而廢”是不可取的觀念,更是告誡登山者要堅持不懈、鍥而不舍方能取得成功。
下聯“會心不遠”出自《世說新語·言語》:會心處不必在遠。“會心”即與本心相會,本心就在自己的心中,確實是不遠的。也可以理解為自我在識道、悟道、行道后的主體價值確證。
王澤應說:“道鑄于心,以心體道,通過修行與實踐,實現與道的融合。當我們將道內化于心,就能夠感受到一種精神的主宰,道也會隨之外化于行?!边@表達了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需要有信念和決心,跨越半途而不止步。
“要登絕頂莫辭勞”意在告訴人們想要體驗“山登絕頂我為峰”的豪情,就得做好勞心勞力的準備。
在這副聯中,“遵道而行”是“須努力”的前提,即要有正確的方向、目的、價值的支撐,否則只會是事倍功半的效果?!皶牟贿h”昭示出與本心相會就在我們自己內心深處,只要我們遵循本心的指示就能夠戰勝前進路上的種種困難。
從某種意義上講——“遵道而行”“會心不遠”是道,“須努力”“莫辭勞”是術。前者是道理,后者是我們要按照道理去如何行動,直白而生動揭示了人生在世該有的精神追求、精神風貌、精神氣象。
王澤應打兩個比喻,若將“遵道而行”和“會心不遠”比作方向盤,“須努力”和“莫辭勞”則是發動機,前后二者相互配合,形成完整且有效的模式——方向盤指引正確方向,發動機提供持續動力,只有在這樣的模式下,才能不斷前進,實現人生目標。
若是下山看到此聯,則是以另一種方式確證對聯的價值,攀登者是以實際行動作聯,獲得一番“遵道而行”和“會心不遠”的親身感受。
登頂后再下山,你一定會有一種凱旋的滿足感和自豪感,再次經過半山腰的玄都觀時,想起上山經過時曾經想放棄的經歷,你定會有一種“幸好當初”的欣悅,對“不辭勞方能登絕頂”也會有更切膚的認識。
我想,人生正是在種種這樣的經歷中變得成熟。
二 鑄道于心,找尋生命存在的意義
不能將這副對聯簡單地看做是心靈雞湯。王澤應強調,這副對聯蘊含中華文明包括儒家思想的一些重要觀念,有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精神要義。有著“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的人生哲學和人生倫理學的特質。

(王澤應向記者解聯。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戴鉞 攝)
這副對聯集敦化的大德和川流的小德于一體,是天地之所以為大、人生之所以為靈的集中體現。所以這副對聯背后的文化含義,始終是鼓勵我們每一個湖南人包括中國人精神的動能,是精神的源頭活水。
過南天門,在峻極天穹的祝融峰上,看“衡云湘水”,聽天地之音,與清風共舞,舉杯邀月,“斯文定有攸歸”。一個人有文化的使命、精神的意識、價值的追求,就更能感受到生命的質量和生活的意義。
“半山亭”是登頂衡山的必經之路,此副對聯刻于此,既點其位置亦講修道之智慧。
“遵道而行”中的“道”不僅實指登山之道,亦是虛指道理意義上的道、道統意義上的道、道本意義上的道、道基意義上的道,普遍存在于宇宙萬物之間的真理和原則。
這里的“道”還含有大本大源、大道大德之意。小到個人安身立命,大到國家治理,都有其道。
放眼天下,胸懷天下,把天下的憂樂、悲歡跟個體人生追求有機聯系起來,將自己的存在與“道”連在一起,道鑄于心,主宰精神世界,構成我們的靈魂。這樣也就可以解答人活著的意義問題了。
“會心”是要懂得道的價值,認識道的可貴,達到“在邦無怨,在家無怨”的思想境界。
形而上者之為道?!暗馈睂ξ覀冋麄€中華文化、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的心靈始終起著引領性、指引性和規范性的作用。
“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首先就是體現在‘道’上。” 王澤應說道,我們學習本質上是學道,體會道叫悟道,行為道叫行道。無論是“朝聞道,夕死可矣”還是“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都體現了中國人對“道”的崇敬和向往。
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文明連續性的典范,是它因為重視道與德,包括仁義禮智信。這培育了中華文明的根與魂,使其在傳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走向輝煌。所以“道”對整個中華文明、中華民族的心理鑄造與精神家園的建構意義重大。
記者手記
理解這副聯,最好的方式是爬一回南岳
曾 璇
“萬丈祝融拔地起,欲見不見輕煙里?!弊H诜迨呛馍降淖罡叻澹0?300米,為南岳風光“四絕”之首。
8月中旬,我決定登頂一次衡山。沿著蜿蜒的山路,伴隨著蟲鳴鳥叫,一路向上。與我同行的是虔誠的香客,對于他們來說,登山不僅是身體上的挑戰,更是心靈上的修行。
登山的過程并不輕松。身體負荷逐漸增加,腳步變得沉重,每一步都需要更多的力氣和毅力來克服阻力。
在玄都觀,看到了這副對聯。這果然是“要登絕頂莫辭勞”!

(記者在玄都觀山門前品讀楹聯。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健 攝)
這副對聯作在南岳,與湖湘精神高度契合。我想起王澤應對我說過的一段話,湖湘精神包含了心憂天下、敢于擔當、經世致用以及兼容并包等哲學意義。以通俗而形象的方式概括,就是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舍得死?!绊毰Α薄澳o勞”生動地描述了湖南人干事創業的精神和態度。
是啊!在各個風云激蕩的歷史時期,無數杰出的湖湘兒女又何嘗不是在“遵道而行”?在求道、行道的路上前赴后繼,踐行自己心中的道,為湖湘精神及湖湘文化增色添彩,培基鑄魂。
湖湘精神與湖湘文化,既源于地域又超越地域,是地域文化發展的典范,有一種走向主流且引領潮流的價值特質和精神品質。在注重保持自己獨立根性的基礎上,更是放眼全國乃至世界,凸顯出一種心憂天下、濟世安邦的家國情懷和愛國主義精神,一種敢為人先、敢于擔當和經世致用的實干品質和現實主義精神,一種理想堅定、信念堅貞、敢于犧牲的英雄主義精神,正如那湘江水一般翻騰不息,奔涌向前。
我站在祝融峰上,山巒交錯,白云繚繞,在我眼前形成了一幅壯觀的自然畫卷?;赝巧铰?,似乎看到了無數昂揚向上邁步而來的身影,且行且歌……
點評專家:王澤應

王澤應,倫理學家、湖南師范大學道德文化研究院原院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倫理學會會刊《倫理學研究》副主編。兼任湖南師范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倫理學會原副會長,中國經濟倫理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與創新工程第三批重點教材《倫理學》首席專家。
原文鏈接:https://m.voc.com.cn/xhn/news/202308/18558595.html
上一條:【湖南日報】我省中小學青年教師征戰國賽獲歷史性突破 奪得3個一等獎、2個二等獎
下一條:【新湖南】促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這個研修班在湖南師大舉辦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