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3 17:5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蔣洪新 尹飛舟 點擊:
“‘一帶一路’源自中國,但屬于世界?!?習近平總書記這句話啟示我們,“一帶一路”建設需要中國智慧,也需要世界智慧?!耙粠б宦贰迸c世界智慧的關系是什么?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之際,這個問題引人深思。
一、“一帶一路”倡議吸納了世界智慧
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的一條重要商路,其形成匯聚了各國人民的智慧,是歷史留給人類的財富。西漢時期,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通了絲綢之路,《史記》稱之為“鑿空”之旅。東漢時期,班超出使西域,使絲綢之路復通,《后漢書》記載,班超派遣的“甘英使大秦,抵條支。臨大海欲度……”魏晉南北朝時期,北魏孝文帝遣使通西域,《魏書》記載:“朝廷遣使者韓羊皮使波斯,波斯王遣使獻馴象及珍物?!碧扑螘r期,貿易順暢,陸上絲綢之路的發展達到鼎盛,海上絲綢之路也十分繁華,據韓愈《送鄭尚書序》描述,“蠻胡賈人,舶交海中……外國之貨日至,珠香象犀玳瑁奇物溢于中國,不可勝用”。元朝時期,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根據他經行地中海、歐亞大陸和游歷中國的經歷,寫下了著名的《馬可·波羅游記》,向歐洲展示了神秘的東方。明朝時期,著名航海家鄭和7次遠洋航行,到達亞洲、非洲等地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榜勱牶蜕埔狻薄皩毚陀颜x”架起了東西方交流的橋梁,打開了各國友好交往的大門。
絲綢之路是貿易之路,將中國的絲綢、鐵器、瓷器等帶到西方,將胡椒、亞麻、葡萄等帶回中國。絲綢之路是文明交流之路,沿線的古埃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古印度文明和中華文明長期交流互鑒,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交流共融。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經阿拉伯人傳到歐洲,佛教、伊斯蘭教以及基督教的一支沿著絲綢之路進入中國,豐富了中國的文化。文明因開放而發展,民族因包容而共存,絲綢之路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
鴉片戰爭之后,聯結東西方的絲綢之路日漸式微,幾乎被歷史塵封。1868年開始,德國地理學家費迪南德·馮·李?;舴遥‵erdinand von Richthofen,1833—1905)1868至1872年在中國先后作了7次旅行,調查地質、礦藏等。在1877年出版的《中國:我的親身旅行及其研究成果》第一卷中,他首次提出了“絲綢之路”的概念。1910年,德國歷史學家阿爾伯特·赫爾曼(Albert Herrmann,1886—1945)在其著作《中國與敘利亞之間的古代絲綢之路》中引申了李?;舴业挠^點。1913年,法國漢學家埃瑪紐埃爾-愛德華·沙畹(Emmanuel-èdouard Chavannes,1865—1918)提出了“海上絲綢之路”的概念。 從此,以中國為起點的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拂去了歷史的塵煙,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線。
20世紀后期,國際社會開始出現一些復興絲綢之路的提法。198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啟動世界文化發展十年計劃,“絲綢之路綜合研究:對話之路”項目為其中之一,旨在加強東西方文化交流,密切歐亞大陸各國人民的關系。2008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與中國和中亞四國政府聯合發起“絲綢之路復興計劃”,該計劃包括俄羅斯、伊朗、土耳其、中國在內的19國交通部長和高級官員,于2008—2014年實施了二百余個項目,投入430億美元,在公路、鐵路、港口、通關等方面著力,激活古絲綢之路和其他一些古老的歐亞大陸通道,構建運輸走廊。2013年秋,習近平主席分別在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標志著古代絲綢之路的復興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這一倡議融歷史眼光和全球視野于一體,針對全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提出了一個促進各國人民共同繁榮發展的方案,得到國際社會積極而廣泛的響應。正如世界銀行行長金墉所說:“‘一帶一路’倡議植根于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土壤,點亮的是未來世界發展的星空。它將推動跨境乃至跨大洲的融通,惠及世界大多數人口?!?/p>

《國外“一帶一路”研究譯叢》書籍
二、共建“一帶一路”需要聯通世界智慧
共建“一帶一路”的核心是區域聯通、世界聯通,而世界聯通的根本是世界的智慧相通。從時間維度來看,“一帶一路”倡議貫通古今。絲綢之路從西漢時期開拓鑿通到鴉片戰爭后日漸衰落,再到今天在國際社會共商共建中將重現昔日的輝煌,2000多年的漫長歷史中雖然歷經盛衰,卻賡續綿延,其中有多少故事值得回味,有多少智慧值得汲取。2014年6月,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跨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項目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標志著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共同繼承絲綢之路歷史遺產的開始。從空間維度來看,“一帶一路”倡議聯通全球。絲綢之路以中國為起點,連接亞洲、歐洲和非洲,以開闊的胸襟、開放的態度接納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以開放的態度容納世界。根據“一帶一路”倡議和國際合作的需要,結合古代陸海絲綢之路的走向,“絲綢之路經濟帶”有三大走向,一是從中國西北、東北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二是從中國西北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三是從中國西南經中南半島至印度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有兩大走向,一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經馬六甲海峽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二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向南太平洋延伸。在如此廣闊的地域空間建設人類利益共享的聯合體,在歷史上還未曾有過。聯通古今,歷史和文化聚同;聯通全球,視野和利益求同。“一帶一路”的共建就是古今中外的智慧聯通。
共建“一帶一路”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拔逋ā笔恰耙粠б宦贰苯ㄔO的基本路徑,也是中國智慧和世界智慧聯通的具體路徑?!耙粠б宦贰背h與俄羅斯提出的歐亞經濟聯盟建設、東盟提出的《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哈薩克斯坦提出的“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土耳其提出的“中間走廊”、蒙古提出的“發展之路”、越南提出的“兩廊一圈”、英國提出的“英格蘭北方經濟中心”、波蘭提出的“琥珀之路”等多國戰略協同共進,是政策溝通的結果,同時也是智慧碰撞的成效。中國與印尼、老撾合作,加速推進雅萬高鐵、中老鐵路等項目;中國與巴基斯坦、希臘合作,加緊建設瓜達爾港、比雷埃夫斯港。這一系列設施聯通的背后是雙方智慧的對接和融合。貿易暢通需要理念的統一、規則的共識,每打通一個環節,都是雙方智慧的提升。資金融通匯聚和流動的是貨幣,挑戰的是融資瓶頸,無論是投資還是接受投資,都得依靠雙方的溝通、交流。民心相通直面文化和精神領域,促進各國的人文交流,促進各國人民的相互了解,這是“五通”中最為重要的,因為“民心相通”使各國人民心意和智慧相通,直接鑄就“一帶一路”的民意基礎和社會基礎。
共建“一帶一路”為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新的助力。“一帶一路”的包容性和開放性,體現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懊鎸洕蚧瘞淼臋C遇和挑戰,正確的選擇是,充分利用一切機遇,合作應對一切挑戰,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敝袊腔鄢珜Ш蜑橘F、協和萬邦,強調“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一帶一路”倡議引領包容性全球化,為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提供富有中國智慧的解決方案。包容性全球化強調共商共建共享,追求普惠和均衡,激發世界各國人民的智慧,讓世界各國人民因為合作共贏實現更加美好的生活,讓世界各國因為責任共同體、利益共同體而走向命運共同體。
三、為共建“一帶一路”匯聚更多的世界智慧
今年10月,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論壇有38個國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腦以及聯合國秘書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共40位領導人出席,來自150個國家、92個國際組織的6000余名外賓參會。會議進一步擴大了共識,產生了283項合作成果。這兩屆高峰論壇都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發表了聯合公報,凝聚了共建“一帶一路”的國際共識。

《國外“一帶一路”研究譯叢》出版發布及專家座談會現場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提供了傾聽各國政府聲音的場所,要更深入地了解國際社會對“一帶一路”的認識,還需要傾聽來自民間的聲音。這就需要了解各國智庫的觀點,需要了解各國學界、商界、民眾的心聲,需要了解一些區域組織和國際組織的看法,還需要了解相關區域和國家的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現狀及其對接“一帶一路”的路徑。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國內學術界從政治、經濟、文化和歷史等領域展開了“一帶一路”的研究,推出了一大批“一帶一路”的研究著作,反映了國內研究“一帶一路”的熱情。但是,國內學術界對國外“一帶一路”研究成果的了解不夠,國外相關研究成果僅散見于論文、著作中,缺乏系統的反映。事實上,“一帶一路”倡議一經提出便引起了各國智庫的重視,相關成果已經比較豐富。美國的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蘭德公司、布魯金斯學會、外交關系學會等智庫機構對“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極為關注,它們透過美國亞洲再平衡政策的多棱鏡,從不同視角對中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關系進行探討。盡管美國至今仍置身于“一帶一路”之外,而且對“一帶一路”的評價常常不懷好意,但是美國對“一帶一路”一直保持著很高的關注度。俄羅斯的智庫戰略和科技分析中心發表了一系列“一帶一路”研究報告,態度比較平和務實。印度有多家智庫機構如全球關系委員會、和平與沖突研究所、國家海事基金會、南亞分析集團等也都在密切關注“一帶一路”,尤其關注中印關系以及兩國與南亞的關系發展問題。英國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等數十家國外智庫機構也都著眼于“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的世界戰略、安全、經濟前景研究。同時,各國大學中致力于中國研究的學者也活躍于“一帶一路”研究領域,紛紛撰文著書,表達他們關于“一帶一路”的觀點。隨著共建“一帶一路”的推進,國外“一帶一路”研究成果也越來越豐富。
基于為國內研究“一帶一路”提供域外視角,為建設“一帶一路”提供域外智慧的宗旨,湖南師范大學、湖南人民出版社編譯出版了《國外“一帶一路”研究譯叢》(第一輯、第二輯)。該譯叢選取國外研究“一帶一路”的最新著作、論文和研究報告,內容包括國外對“一帶一路”的認識和看法、國外對“一帶一路”建設的研究、國外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區域的的研究等?!秶狻耙粠б宦贰毖芯孔g叢》的出版,將拓展國內“一帶一路”研究的視野,為國內“一帶一路”的研究提供“他山之石”,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助力中國話語體系的構建和國際話語權的提升。
“一帶一路”倡議自2013年提出以來,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愿景轉變為現實,越來越被國際社會所接受,建設成果日益豐碩。根據《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白皮書提供的數據,截至2023年6月底,中國與五大洲的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朋友圈”不斷擴大,合作碩果累累。10年來,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在港口、鐵路、公路、航空、電力、通信等領域開展了大量合作,迅速提升了相關國家的基礎設施水平,成果超出預期。同時,共建國家不斷拓展合作領域,政策溝通廣泛深入,設施聯通初具規模,貿易暢通便捷高效,資金融通日益多元,民心相通基礎穩固,新領域合作穩步推進,既發展了中國,也造福了世界。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惫步ā耙粠б宦贰笔钱斀駠H社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實踐?!耙粠б宦贰苯ㄔO之所以能夠得到共建國的共同參與,并取得如此迅速的發展,是因為它匯聚了世界智慧的中國方案。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民的熱情參與,聯結世界、和平興盛的絲綢之路必將重現人間。
【本文由《國外“一帶一路”研究譯叢》序言改寫,作者蔣洪新系歐洲科學院院士、湖南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國外“一帶一路”研究譯叢》主編,尹飛舟系湖南師范大學“瀟湘學者”特聘教授、《國外“一帶一路”研究譯叢》主編】
原文鏈接:https://www.cssn.cn/zkzg/zkzg_gxzkdzyx/zkzg_gxdzyx_yc/202310/t20231023_5692349.shtml
上一條:【新湖南】展出風采!2023年“湖南旅游集團杯”全國會展競賽湖南賽區決賽開幕
下一條:【光明網】第三屆冬奧文化前沿論壇:為冰雪運動可持續發展注入長久之力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