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3 16:24 來源:紅網 作者:陳樂 點擊:

紅網時刻新聞12月22日訊(通訊員 陳樂)數字化助力課堂轉型,信息潮推動教學提質。12月21日,“數字優化校園 項目賦能課堂”——湖南湘江新區信息科技學科教研活動在湖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舉行。活動由長沙市岳麓區教師發展中心主辦、湖南省李曉玲名校長工作室承辦。
在學術沙龍環節,湖南師大附小《信息科技支持的項目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組金濱林、黃麗珍、馬紅英三位老師分別分享了美術學科的微項目探究、信息科技學科完整規范的長周期研究以及英語學科的元素注入式探究案例。

這些理論與實踐探索結合了信息科技的優勢,如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等,以及項目教學的理念和實踐,如注重學生的主動性、探究性和實踐性,旨在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信息科技的支持,英語和美術學科的項目教學得以實現更加直觀、生動和多樣化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元的學習體驗。同時,項目教學也使得信息技術的學習和應用更加具有實際意義和價值,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信息科技素養和應用能力。
在專家訪談環節,信息科技學科國賽標桿課授課者葉果老師分享了參賽經驗,她強調,“功夫在平時,要抓住一切教研的機會。要想賽出成果也要做個有心人,多關注、多了解、多積累。研無教,則無以立足;教無研,則無以長遠”。
在探秘數字校園環節,該校2006班的孩子們根據項目任務分成8個小組,班主任、家長代表、現場觀摩老師角色轉換為項目體驗者,參訪者,沉浸式參與孩子們的每一個項目,授課老師黃麗珍成了各組主講孩子們的導演、主持人、配角和評論家。

所有人員都可以拿著孩子們事先手繪彩印的數字校園藏寶圖,選擇青鹿紙筆系統、機械狗、智慧田徑場、創客實驗室、智慧教室、無紙化會議系統、平板教學、超星管理平臺八大主題當中感興趣的內容自主深度體驗,也可以按順序全面體驗。
信息科技支持下的項目式學習,是基于真實問題驅動的教學,打破課堂傳統模式,學生借助信息科技手段和工具,通過產生主題、形成小組、明確任務、制定計劃、開展探究、分析制作、展示成果、多元評價八個環節,家校、師生、生生共研共探,協同對話,開放學習場域,建構知識單元,指向核心素養,孩子們的課堂學習與生活場景互聯互通。

湖南師大附小校長李曉玲表示,自2020年成功獲批未來學校創建校以來,該校完成了教育數字化轉型升級的終端建設,以項目化學習賦能高質量課堂,探索信息技術與學科深度融合,打造師生共研、思想互碰、樂學善思的智慧課堂。
有價值的成果在探究、發現、質疑、思考、創造中產生。與會專家對此次教研活動進行了專業細致的評價指導。在研討過程中,老師們紛紛表示通過研討學習,更新了項目式學習在信息科技學科當中的實施方法和路徑。
原文鏈接:https://moment.rednet.cn/pc/content/646756/66/13383074.html
上一條:【紅網】新老相聚 共話發展 湖南師范大學陽光教育協會新老會員見面會成功舉辦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