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31 15:38 來源:華聲在線 作者:楊斯涵 余蓉 點擊: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楊斯涵 余蓉
“思政課教師,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三尺講臺上,她是傳道授業解惑的靈魂工程師,生活里,她是學生心目中的“智慧女神”。她叫譚詠梅,是湖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一名懷揣著熱愛與希望,潛心教育與科研,與團隊共奮進,用愛心澆灌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的思想政治課教師。
誨人不倦引領學生追逐真理之光
長期堅守教學一線,譚詠梅真切感受到“真理”對于大學生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和號召力,他們反對虛妄、渴望理性。始終將學生的需求放在首位的她,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思政課堂作為祛除學生困惑、播撒馬克思主義理論真理之光的主要陣地。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教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是一塊具有一定難度、充滿挑戰的硬骨頭。怎樣講出“真理的味道”?譚詠梅表示,讀原著、查閱資料、收看專家講座都是學習提升的好辦法。她養成了聽課、聽講座的習慣,特別是假期,每天聽課學習達四個小時以上,有時甚至聽著課睡覺。幾年間,她幾乎聽遍了各大高校在慕課、智慧樹、學習通、嗶哩嗶哩等平臺上線的相關課程和學術講座,精心甄選出“好課”“好片段”“好案例”反復聽,不停地學習和模仿,再將最精彩的內容,用最好的形式,在自己的課堂上傳遞給學生,以深刻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
為了讓更多學生掌握好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精髓,感受真理的魅力,譚詠梅帶頭推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的教學改革,近年來先后推動完成了線上、線下課程建設和教學過程融入實踐環節的三項改革措施。
她探索利用學習通APP、智慧樹線上課程平臺等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實現“線上-線下有效關聯與互動”的教學新模式,進一步增強了“主渠道”教學的針對性、有效性、吸引力和親和力;秉承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教學理念,在課程建設中增設實踐課時,鼓勵學生學好用好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實踐中收獲成長。
帶頭沖鋒建設一流專業教學團隊
青藍交輝,薪火相傳。譚詠梅明白,一個人的努力是加法,一個團隊的努力是乘法,上好思政課需要培養一支強大團隊,才能將有限的個人力量變為無窮的集體力量。
譚詠梅熱心引導,帶著團隊中每一位新教師走入老教師的課堂,在共同聽課過程中對教師素養、課堂組織、教學設計與教學風格等方面進行詳細解讀,給新教師提供了良好的教學范例。
她傾心相授,每一次看到好的案例示范、教學素材、疑難解析,都會第一時間發送給團隊成員,并且附上自己的理解與課堂結合的要點,幫助團隊成員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教育水平。
她精心幫帶,每一位新老師站上講臺前都會提前聽課,結合新老師的學科背景、性格特質提出自己對課堂的看法與改進建議。
她凝心聚力,積極組織開展教學團隊內部互動式評課議課,為教學團隊創造互相學習、交流研討的機會,實現新老教師在互學共進中取長補短,共成長同發展。
她全心投入,將集體備課常態化生活化,經常與同事交流探討近期教學的心得體會,回顧梳理教學設計的優勢與不足并加以改進。
在譚詠梅的用心打造下,一支守初心、精專業、講團結、甘奉獻的教學團隊已初具雛形。“90后”講師馮文韜在湖南省教學比賽中兩次榮獲二等獎;胡馨月獲2019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競賽二等獎;入職才半年的曾力寧也作為指導老師獲得湖南省研究性學習比賽二等獎與校級競賽特等獎、一等獎。
潛心學術促進科研反哺教學
作為一名教育者,只有潛心鉆研學術,才能更好地反哺教學。譚詠梅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認真學習專業知識,研讀經典文本,時刻追蹤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前沿動態。
譚詠梅積極投身馬克思社會建設思想領域研究,主持并完成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1項,主持湖南省教育廳重點項目1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這些成果反哺教學,不斷提升她的教學質量和水平,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譚詠梅還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深入社會服務工作一線,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宣講。她深入兄弟院校間交流與合作,多次參加“手拉手”集體備課活動,積極參與湖南省“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共同體”建設項目,多次為新進教師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培訓,為湖南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開放課堂作示范課教學,多次指導湖南省職業院校青年教師參加課程思政教學競賽并多次獲獎。
原文鏈接:https://hunan.voc.com.cn/article/202312/20231230203253289361.html
下一條:【新湖南】第二屆漢外語言對比與精準國際傳播高端論壇在湖南師范大學舉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