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1 17:01 來源:新湖南 作者:胡碧瑜 點擊:
編者按:“‘湘’約現代化”新時代新湖南新形象系列歌曲創作推廣工程由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湖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湖南省音樂家協會承辦,旨在以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以湖南與中國式現代化有一個約定—到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湖南為主題,組織廣大文藝家深入生活,創作一批有時代高度、有文化底蘊、有湖湘特色、有群眾認可度的的音樂作品,用系列形象歌曲全方位反映新時代湖南的“人事物”及湖湘文化的“精氣神”,描繪三湘大地踐行“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湖南的火熱實踐,展示中國式現代化湖南篇章的恢弘氣象,為新時代畫像,為新湖南立傳。

新時代湖湘精神從這里再出發——評歌曲《于斯》
文丨胡碧瑜
千年岳麓,弦歌不輟。岳麓書院作為湖湘文化的發源地,其精神滋養了一代代湖湘兒女,也被一代代湖湘文藝家們爭相歌頌。繼紀錄片《岳麓書院》、大型交響樂組曲《岳麓書院》之后,2023年一首由高漢武作詞、陳鵬杰作曲的《于斯》走入人們的視野,以其別致的詞曲構思、典雅的語言韻致、清麗的國樂之風,講述了新時代、新湖南、新岳麓的音樂故事。
《于斯》從作品名稱開始就引人深思,在全曲中十六次出現“于斯”,新穎別致而耐人尋味。湖南人都熟悉岳麓書院二門上“惟楚有才,于斯為盛”的八個大字?!坝谒埂?,在岳麓這里,飛檐黛瓦,清遠幽深,既集山水之景,亦聚人文之要?!坝谒埂彼尸F的語境語象,其典雅文氣的古韻,與千年書院的氣質高度吻合。它既是對岳麓書院名震史冊的肯定表達,同時又為歌曲音樂敘說巧妙設置了懸念。在這里,就在岳麓這里,曾有朱張會講,曾有船山學說,曾影響培養了曾國藩、魏源、郭嵩燾、左宗棠等湖南第一代人才集群。而如今,進入新時代,在這里又會是怎樣一番景象呢?曲名“于斯”,引人進一步靜心聆聽作品,看歌曲如何訴說綿延千年、生生不息的古老書院的時代新氣蘊。
“赫曦之光”照見大地
歌曲開篇從“典藏于斯,弦歌于斯,一山楓葉書簽,嵌于斯”的靜態描摹,到“開卷聽江聲,閉卷覽星月,琉璃泊霞光,于斯”的動態刻畫,以典藏、弦歌、紅楓、江濤、星月、霞光、琉璃等物象,以4/4拍“雅樂羽調式”旋律,配以古箏、古琴、笛等民族樂器音色,生動勾勒了岳麓千年文脈賡續、莘莘學子晨誦暮讀的學府景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琉璃泊霞光”一句,它將岳麓書院中最具書生報國精神力量的“赫曦臺”,陽光灑在其屋脊琉璃上的景象輕點于歌中。朱熹當年晨步登頂岳麓,看到初升的太陽直呼“赫曦”,岳麓書院“赫曦臺”因而得名。曾寄住過岳麓書院半學齋、深受岳麓文化影響的毛澤東,寄語青年為國拼搏時提到:青年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霸绯堪司劈c鐘的太陽”正指“赫曦”。時空輪轉,“赫曦之光”書生報國的精神力量,依然照見大地,為岳麓學子提神振氣、潤心鑄魂。盛世中國、湖湘建設依然要靠如赫曦般的青年人,承載赫曦的使命,接續力量、奮勇向前。
“實事求是”薪火相傳
第二段旋律反復、音樂力度漸強,以更為堅定的語氣婉轉唱出“傳道于斯,啟智于斯,一句實事求是源于斯。經世是真理,致用是真知,薪火傳千年,于斯”。它將岳麓書院千年承續的“欲成就人才,以傳道而濟斯民”的建院宗旨,以及經國濟民、經世致用、實事求是、不尚空談的書院精神生動道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岳麓書院是中國共產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要策源地。2020年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岳麓書院“實事求是”的綠字匾額下,說:“毛澤東的實事求是就來自這里,就是從這里熏陶出來的。”于斯,“在這里”轉向“從這里”,進而有了更深層次的意蘊。勇毅激越的湖湘兒女帶著“傳道濟民”“經世致用”“實事求是”的湖湘精神從這里出發,薪火傳遍中華大地。
“時空輪轉”新的征程
歌曲終段音樂反復誦唱“當萬象新開,國逢盛世,筑夢正當時”。一句歌詞中重復兩遍“當”字,將歌曲從岳麓書院的空間維度的訴說,轉向了時間維度的表達。每每聽到這里的時候,筆者總是回想起總書記在岳麓書院考察離開時所說:“于斯為盛的這個‘斯’,是指的這個時代”、“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你們這個年紀正當其時”,那洪亮的聲音回響耳畔、震徹心扉。我們正處于一個新的歷史時代,生逢其時的湖湘兒女,更應該帶著新的歷史使命,奮力書寫新時代下新湖南的新篇章。
從音樂上講,《于斯》是一首極具國風流行音樂風格的歌曲,全曲采用“雅樂羽調式”而創作,配器中大量融入中國特色的民族樂器,將古典韻致表達得淋漓盡致。音樂上整體呈現出旋律優美動人、結構布局清晰的特點。
經典的藝術作品往往能以簡約而不簡單的藝術形式,塑造經典的藝術形象,形成跨越時空、亙古永恒的強大精神力量。《于斯》這首歌曲,以極簡的歌曲形式用音樂為岳麓精神、岳麓文化畫像立傳,寥寥數語的歌詞濃縮了湖湘精神文化中最深刻的內蘊,其雋永之美、永恒之情、浩然之氣穿透人心、直擊心魂,以文藝的力量激勵著湖湘兒女在追求盛世新夢的征程上昂揚向前。
(作者系湖南師范大學美育中心教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博士)
上一條:【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網】湖南師范大學:基于校園文化場域打造網絡思政的“青春范式”
下一條:【新湖南】周小毛 毛辰亦:堅持“魂脈”與“根脈”有機結合 推動新時代理論創新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