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8 13:19 來源:政協融媒 作者:尋曉燕 閆利鵬 點擊:

回望2023年,圍繞推進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強基層、擴優質、嚴治理是幾個重要的關鍵詞。2023年12月30日,國家衛健委、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醫保局等十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全面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份被業界視為“里程碑式”的強基層政策文件,將為醫療資源下沉至基層帶來哪些利好?省兩會期間,省政協融媒體中心邀請部分政協委員、專家學者作客新聞會客廳,聚焦“護佑人民健康,推進基層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話題展開深入探討。

向華 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人民醫院常務副院長

劉激揚 省政協常委、長沙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

雷明盛 省政協常委、張家界市人民醫院副院長兼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

朱丹 省政協委員、會同縣醫療保障局局長

向雙林 十一屆、十二屆省政協委員、湖南遠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

左維新 雨花區政協委員、長沙見康康復醫院連鎖機構董事長
推動優質醫療下沉基層
政協融媒:緊密型醫共體建設是當前衛生健康領域最熱門的話題之一,請解讀一下《意見》的出臺背景,以及“緊密型”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劉激揚: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的一項重點工作,是推進健康中國和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有力抓手,也是深化醫療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讓人民群眾獲得更高質量、更加便捷、更為經濟的醫療衛生健康服務。我認為“緊密型”醫共體具體體現在急救網絡、人員管理、藥品管理、信息平臺、管理考核5個方面的一體化。
政協融媒:您從事過縣域醫共體建設的相關工作嗎?
向華:從事過,并且一直很支持縣級醫院的醫共體的建設。《意見》提出三甲醫院應該支持縣級醫院和縣級中醫院的醫共體建設,醫共體里面三級醫院應該在管理、技術、信息上互聯互通,尤其是至少要派3個學科專家到基層去蹲點。
政協融媒:張家界市人民醫院作為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的牽頭醫院,此前在推進城、縣、鄉一體化改革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雷明盛:2017年,國家衛健委提出醫共體改革工作。當年,張家界市人民醫院就與慈利縣人民醫院、中醫院、聯合土家族衛生院等10家基層醫療機構單位,合作開展了“醫共體”合作的診療模式,形成了市、縣、鄉三級聯動醫療網,進一步加快、落實分級診療制度,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近幾年,張家界醫改辦出臺了系列改革措施,強力推進縣鄉一體化改革,目前全市已經掛牌了4個醫療集團。張家界市人民醫院完成了對武陵源區醫療衛生機構的托管,全市、縣醫共體和緊密型的城市醫療集團建設基本完成。
政協融媒:新政策將為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帶來哪些發展機遇?
朱丹:根據國家醫保局的指導意見,醫保部門將進一步支持醫保基金向縣域內醫共體和基層醫療機構傾斜,如對醫共體實行總額付費、落實結余留用、明確合理超支分擔;對適宜基層開展的部分病種,逐步探索不同層級醫療機構同病同付;在醫保報銷目錄中增設農村地區適宜的衛生服務項目,逐步提高鄉村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性收入占比等等。政策向基層的傾斜,將提高縣域內治療疑難重癥的診治能力,補齊縣域內基層醫療服務短板,讓群眾不出縣也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推動基層醫療打造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三級聯動的縣域醫療服務體系。
政協融媒:《意見》對醫防協同慢性病管理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您一直從事大健康產業的科研工作,怎樣看待醫共體將實現從單純診療行為向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這一轉變?
向雙林: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是指覆蓋每一個人從生到死全生命周期,涵蓋預防、急病、慢病、康復、養老等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健康服務,需要社區、疾控、醫院、康復、護理等各類機構合理分工,有效協作。《意見》中這一轉變非常有必要,縣域基層醫生隊伍作為居民“健康守門人”,通過首診、分診、雙向轉診,指導居民獲得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正是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體現。
政協融媒:《意見》中提到“鼓勵引導社會力量辦醫療機構加入縣域醫共體”。您作為民營醫療機構的代表如何理解這一表述?
左維新:這表明政府在推進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改革,開始重視、鼓勵并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其中,以提高醫療衛生服務的整體質量和效率。這一政策意味著民營醫療機構可以和公立醫療機構在同一平臺上進行合作,合作可能涉及到資源共享、技術支持、人才培養等多個方面,可能帶來更多的政策、資金的支持,從而提高自身的服務水平和競爭力,進而有助于民營醫療機構的健康有序發展。
解決群眾看病就醫關鍵事
政協融媒: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此前在長沙部分縣域進行試點是什么情況?
劉激揚:目前,長沙市的寧鄉市和望城區開展了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的試點。寧鄉市2019年就組建了以寧鄉市人民醫院等3家縣級醫院為牽頭醫院,全市鄉鎮衛生院為成員單位,村級衛生室為網點的寧鄉市緊密型健康醫療集團。目前寧鄉市縣域就診率達到了90.84%,基層首診率73.52%,基本實現了“大病不出縣,小病在基層,康復回基層”的醫改的目標。望城區是2023年啟動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的建設,形成了以望城區人民醫院為牽頭的醫院,16個衛生院、街道衛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成員單位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依托“健康望城”的管理平臺和“智慧醫院”的建設,實現了醫療服務同質、信息互聯互通、結果互認共享,著力打造了“管理醫共體”“責任醫共體”和“服務醫共體”。
政協融媒:《意見》將對推進醫學檢驗檢查結果互認共享工作帶來哪些實質性的改變?
向華:檢驗檢查結果互認這項工作,國家和省市衛健部門一直在推動同級二、三級醫院檢驗檢查結果互認方面進行了試點。《意見》將推動以縣級醫院為核心的檢驗檢查結果互認。作為三級醫院,跟所幫扶的縣醫院怎么互通?除了檢驗檢查結果上互認,再是在技術幫扶,尤其是在提高他們的診斷能力,同時對檢查檢驗的結果進行質評,最大程度保證結果的正確性。
政協融媒:張家界市人民醫院在涉及醫療衛生機構支持縣域共同體方面,將會采取哪些措施和行動?
雷明盛:2019年桑植縣被列為全國567個,全省19個醫療衛生縣、鄉一體化改革的試點縣之一,全面整合縣域醫療衛生資源,建立完善的醫療衛生和公共衛生。5年來的試點工作為張家界市、縣域醫共體的全面鋪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作為三級甲等醫院,張家界市人民醫院將根據《意見》,通過專家的派駐、專科的共建、臨床的帶教、遠程的協同、科研和項目等協作等方式,助力和提升縣域醫共體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
政協融媒:緊密型醫共體建設需要醫保的支持,《意見》中針對“緊密型縣域醫共體作為統一支付對象,醫保打包支付”形成了多部門的一致意見,作為政策一線推進者,您認為這個政策將為基層人民群眾就醫帶來哪些便利?
朱丹:“緊密型縣域醫共體作為統一支付對象,醫保打包支付”也就是說醫保基金以醫共體的整體作為對象,購買更高效的醫保醫療服務,促進醫共體內部不同級別、不同類型的醫療機構分工協作。醫共體在完成既定的任務目標的前提下,使用醫保基金低于總額預算指標的情況,那結余的部分可以作為醫共體的收入。這樣的運作模式合理節省了醫保基金。
政協融媒:各級醫療衛生系統和社會力量都在探索慢病、共病、老齡醫學系統化解決方案。您認為高端醫學研究如何更好地服務基層人民群眾?
向雙林: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速,慢性病、共病、老齡化問題已經成為中國乃至全球衛生領域的一個重大挑戰,近年來,隨著抗體藥、細胞和基因治療以及核酸藥物等新型治療藥物和手段的出現,為慢性病、共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選擇,相比傳統的化藥和中藥,以上藥物具有藥理活性高、毒副作用小,持續時間長等特點。業內預計,未來10年至20年內新型治療藥物將大量應用于慢病治療領域,很可能顛覆目前全球的慢病治療模式。
政協融媒:作為來自基層的社會力量醫療機構,如何在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中加強上下聯動、醫防融合方面的工作?
左維新:與上級醫院或其他醫療機構建立緊密合作及有效聯動機制,通過共同開展診療、轉診、遠程醫療等服務,形成上下聯動的醫療服務網絡;對醫務人員加強醫防融合方面的培訓,提高他們對預防和治療的綜合服務能力,以實現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的目標;將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療資源和社區的預防資源進行整合,實現資源共享;通過信息化建設,實現基層醫療機構與上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之間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提高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同時也有助于實現醫防融合和上下聯動的目標。還可探索全科醫生團隊服務模式、家庭醫生簽約等符合基層實際需求的服務模式等,滿足居民多樣化健康需求。
讓醫共體變得更緊密
政協融媒:衛健部門將如何統籌多個部門形成政策合力?下一步又將會有哪些具體舉措?
劉激揚:長沙市衛健委將在全市建立由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多部門及鄉鎮(街)、縣域醫共體成員單位參與的縣域醫共體管理委員會,通過部門的統籌,破除部門利益、行業利益,凝聚大家的共識,形成縣域醫共體工作推進的合力。在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的過程中,目前還存在一些瓶頸或不足。
下一步重點在完善醫保的支付制度和政策,提升基層的服務能力,加強上下、左右的聯動,改革人事薪酬制度和績效制度多方面來推動緊密型醫共體的建設。
政協融媒:2023年開始,省衛健委和省醫療保障局聯合上線運行村衛生室診療信息系統,打通參保群眾就醫報銷的“最后一公里”。請介紹一下這項“強基層”醫保門診報銷新模式?目前取得了哪些實施成效?
朱丹:會同縣村衛生室的門診統籌是2023年7月底全面打通的。參保群眾在村衛生室門診就診時,可以享受普通門診和“兩病門診”報銷政策,其中普通門診待遇在政策范圍內,門診醫療費用報銷不設起付線,報銷比例為70%,基金最高支付限額各市州的標準不一樣,在350元至560元/年不等。村衛生室門診的開通是從零到全覆蓋的轉變,群眾對醫保的獲得感明顯提升,參保的積極性顯著提高。我縣的醫保參保繳費2023年12月底就率先達到97.6%,高出去年同期8個百分比。同時村衛生室門診的開通,發揮了作為三級醫療保障第一關的重要作用,緩解了鄉鎮衛生院及二級以上醫院的門診就診壓力,真正讓農村地區的群眾實現15分鐘就醫服務圈。
政協融媒:公司打造了國內領先、全球知名并具有規模化生產的專業抗體生產基地。那么您所研究的領域對于基層醫療衛生的高質量發展公司有哪些意義?
向雙林:遠泰生物主要是集中在重組蛋白及單克隆抗體免疫學臨床診斷及治療技術和靶向細胞藥物研發。其中,我們開發的抗體,是科研人員開展新型生物醫藥技術研究中的重要原材料;同時,我們在CAR-T、CAR-NK等細胞藥物以及mRNA核酸藥物這些高端醫學領域也取得了一些重要進展。包括公司開發的CAR-T/NK細胞正在多所醫療機構開展治療白血病和淋巴瘤的探索性臨床研究;此外,公司開發的雙抗mRNA-LNP技術國際首創可以達到直接殺滅腫瘤、遠端腫瘤免疫以及T細胞殺傷等三重作用,在推動我國腫瘤藥物開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政協融媒:請問康復服務在提升醫療質量行動上應如何發揮作用?
左維新:康復服務對于患者的全面康復和回歸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可以提升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效率,能夠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降低再次入院率,還可以通過預防和干預措施,降低慢性病的發病率和復發率,促進醫療服務的連續性和綜合性,確保患者在急性期治療和康復期治療之間得到無縫銜接。
綜上所述,醫療機構應該重視康復服務的建設和發展,加強康復治療師的培養和引進,提高康復治療的水平和質量,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綜合的醫療服務。
全面提升醫療質量
政協融媒:國家和省衛健委正在全面推行《全面提升醫療質量行動計劃(2023-2025年)》(簡稱“三年行動計劃”),各市衛健部門積極響應號召。長沙在推行實施“三年行動計劃”方面有哪些具體舉措?
劉激揚:長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我委積極行動,從全面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和醫療質量、全面推進醫療質控體系建設、強化醫療核心管理制度管理、切實加強急診急救能力建設等舉措著手。圍繞“改善就醫感受、提升患者體驗”,我們將從醫療服務上做“加法”提升患者獲得感,在就醫流程上做“減法”提升患者幸福感,在診治能力上做“乘法”提升患者的獲得感、安全感。
政協融媒:根據行動計劃,我國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將開展為期3年的全面提升醫療質量行動。作為醫院的管理者,您是如何具體抓落實的?
向華:我在醫院里正好分管這項工作,質量安全怎么抓?第一是抓手術質量安全,國家最近出臺的“織網”“破壁”兩大行動計劃,織的是安全網,醫院的重點是從診斷抓起,到臨床合理的用藥、手術病人適應癥和臨床路徑的選擇及技能行為的規范。醫院成立了三級架構的指控標準和體系,從醫院到管理部門,再到科室,用三級架構來保證質量和安全。國家層面十分注重質控標準的建立,我是全國質控標準專業的質控委員,該委正在出臺疾病質量控制標準。相信未來醫院的質量和安全一定能有更好的保障。
雷明盛:此次行動計劃針對醫療質量安全領域的一些薄弱環節提出了具體舉措,特別是強化重點環節和重點領域的日常管理,將進一步夯實質量安全管理基礎。行動計劃設立了手術質量安全提升行動、“破壁”行動、病歷內涵質量提升行動、患者安全專項行動、“織網”行動5個專項行動,就手術質量安全管理、建立“以疾病為鏈條”的診療模式、病歷內涵質量、患者安全管理、質控體系建設5個方面提出了具體工作要求和目標。這幾個專項行動將推動我們醫院進一步健全質控體系,加強急診、門診、日間、手術、患者隨訪等環節的質量安全管理,加強自身管理,在行業、地域層面也需要加強引領和規范,促進質控工作體系化發展。
政協融媒:您對未來幾年基層醫療保障制度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有哪些期待?
朱丹:從群眾的角度出發,我想提5個方面的期待:待遇保障更加有力、新藥好藥更加可及、經辦服務更加優化、基金監管更加規范、就醫報銷更加便利。
原文鏈接:https://zx.zxy.hunanzx.gov.cn/szxapp/1/190/content_1011987.html
下一條:【鳳網】兩會女聲丨曾艷鈺:打造具有地方本土化特色的鄉村美育課堂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