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7 14:27 來源:新湖南 作者:陳文珍 唐勵 點擊:
核心提示
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進思政課,是推進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舉措,需要充分發揮第一課堂主陣地作用,筑好渠、引好流;需要建好用好新生代學生學習生活的“第一空間”——網絡空間;需要壓實各級工作主體第一責任,以確保這一工作不折不扣、富有成效。
陳文珍 唐勵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同樣是各級各類學校思政課教學的首要任務。充分發揮思政課這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之作用,推動首要任務落地見效,關鍵在于做好三個“第一”。
抓好“第一課堂”
辦好思政課首在抓好第一課堂。第一課堂是加強理論武裝、推進黨的創新理論“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的主渠道、主陣地,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進思政課應充分發揮第一課堂主陣地作用,筑好渠、引好流。
精編講義把課堂帶活。黨的二十大描繪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為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指明了前進方向、確立了行動指南。將大會提出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精準融入思政課中,應精心做好教學設計,組織教師、專家集體備課,將教案、講義編好編活;用心編排教學內容,將大會精神有機融入到各門思政課教材的具體章節中去,深化思政課內容建設;做好話語轉換,將理論話語轉化為生動活潑的教學話語,促使黨的創新理論如一縷春風吹開學生的思想之花;盤活教學資源,精心選取新時代案例、事件、人物、場景,做好數據、比較分析,組織圖片、視頻等資源,讓教學內容更有針對性和說服力。
多方開講把課堂講活。黨的二十大精神涉及方方面面,要向學生們講好大會精神,除思政課老師講授外,還需將不同人群請進課堂,從不同領域、視角生動立體地闡釋。各級領導干部、各地宣講團成員應率先深入學校結合實際講、落實落細講,還可邀請有關方面專家、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各領域人士走進思政課堂開講。比如邀請互聯網企業老總講解數字經濟,邀請“洗腳上岸”的漁民講述禁漁后的藍天碧水故事等。通過多方開講,讓思政課堂既有宏觀分析又有微觀呈現,既有冒著熱氣的創新理論又有身邊的鮮活實踐。
多元互動把課堂激活。多元互動、人人參與,理論才會深入人心。應全面創新課堂教學形式,將黨的二十大精神分主題、專題,采取沙龍、分組討論、主題演講、劇目演出等方式推進師生互動;將課堂搬到社會,組織學生深入黨政機關、工廠企業、田間地頭、教育基地,與有關人士現場互動,引導學生加深對大會精神的理解領悟;引導學生加強網絡空間互動、獲得更多感悟體驗,提升教育效果。
推動結合把課堂搞活。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進課堂,要善于將校內資源與校外資源結合起來。充分利用本地資源,特別是百年黨史、新時代十年成就等資源,組織學生深入紀念館、烈士陵園、展覽館,用黨史故事、英雄事跡感染學生,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具象化、生動化;做到“大水漫灌”與“細水微灌”結合,充分發揮名師工作室、先進典型作用,利用文化墻、宣傳櫥窗等文化陣地營造氛圍,傳播充滿正能量、帶著溫度的熱詞、熱事、網紅打卡地,使黨的創新理論在潛移默化中浸入學生心田。
用好“第一空間”
新生代的00后學生伴隨著日新月異的現代信息技術成長,他們關注事物和問題的目光更集中在網絡空間,網絡已成為其學習生活“遨游”的第一空間。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入學生頭腦和心靈,必須建好用好這一空間。
建構空間體系。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網絡思政課堂,切實提升網絡思政課的思想深度、理論厚度、更新速度及應用效度,打造更多高水平的思政“金課”“慕課”。注重用好數字化平臺,依托數字化、信息化技術為教學賦能,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網絡思政課資源,形成系統完備的網絡思政課教育體系;用好智慧課堂,搭建虛擬教室,打造以“同備一堂課、同上一堂課、同評一堂課、共享一片云”為特色的智慧思政課,用學生聽得懂、聽得進的話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入腦、入心、入行。
豐富空間內容。充分利用學校官網、微信、微博等平臺,開辟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宣傳欄目,圍繞大會提出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以及師生高度關注的問題,開展網上研討交流、知識競賽等活動;組織社科專家、思政課教師召開網上理論研討會,圍繞黨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以及重大理論問題、實踐問題、社會思潮等展開系統深入的交流研究,推出一批高質量研究成果,提升網絡空間的理論“含金量”;利用微信公眾號、抖音等新型網絡平臺創建掌上課堂,構建一體化網絡教育體系,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視頻化、故事化,以“微互聯”推進“大學習”“大思政”。
加強空間引領。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從進課堂拓展到進網絡空間,應組織思政課教師加強空間互動、活躍網絡空間。加強網絡空間的政治引領、思想引領、價值引領,引導網絡空間多元意見表達,有效傳播主流思想輿論,提升正面輿論引領效能;加強網絡議程設置,創新議程形式,經常性開展專題化網絡思政課教學,為學生答疑解惑,增強學生的參與感、認同感;加強空間管理,用接地氣、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闡釋黨的二十大精神,引領、凈化、充實網絡空間。
壓實“第一責任”
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進思政課是推進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舉措,需壓實各級工作主體第一責任,以確保這一工作不折不扣、富有成效。
全面落實辦好思政課第一責任。各地區、各部門和各學校黨組織須高度重視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進思政課這一重要政治工作,讓黨的最新理論成果真正得到貫徹落實。各級黨組織負責人應認真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對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課工作親自部署、重要問題親自過問、重大事情親自處置,優化資源、整合力量,為思政課建設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和必要條件;學校黨組織負責人、校(院)長應大力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進思政課,帶頭聯系思政課教師,帶頭走上思政課講臺,將黨的二十大精神有溫度、有力度、有效度地融入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
扎實履行教好思政課第一責任。學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要為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進思政課出高招、出新招,將黨的最新理論成果融入學校各門課程教育教學全過程,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積極召開集中學習會、專題研討會、集體備課會、校際交流會,謀劃推進黨的二十大精神進思政課的“金點子”;精心組織好“開學第一課”,講好“思政大課”,教育引導學生自覺肩負起時代發展大任,自覺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
切實擔負上好思政課第一責任。思政課教師是思政課教育教學主體,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有效融入學校思政課,關鍵在于充分發揮這支“主力軍”作用。廣大思政課教師應以高度的教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做好領學者,仔仔細細學原文、悟原理,做到大會精神了然于心;在學懂弄通的基礎上做好宣講者、引領者,扎扎實實備好課,力求教學生動活潑、出新出彩;自覺做好黨的二十大精神的踐行者,以身體力行感染帶動學生,強化學生知識上的認同、情感上的共鳴、行為上的共振。
(作者分別系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湖南師范大學基地研究員、教授;湖南大學博士后、湖南警察學院副教授)
上一條:【紅網】首屆“同升教育論壇:大中小學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一體化育人學術研討會”在長沙舉行
下一條:【光明日報】湖南師范大學:以青春之聲讓黨的精神入青年之心
【關閉】